位置: 首页 > 奇门起局 > 茅山道人法

“道门九真”之支派,传衍至今已历十二世

“道门九真”之支派,传衍至今已历十二世

“道门五秘”,“玄门九真”之支派,传衍至今已历十二世,有五百五十余年历史,所谓“道门五秘”,就是指教外别传的五派守洞尘技,历代被列为非上根上德大器不授的秘传奇术,俗称“五门”,它们是“无极门、丹鼎门、玄真门、剑仙门和符篆门”。

无极门以清静无为、抱元守真、神游无极为修真圭旨,后分衍为无极、太极、灵极、先天、自然、逍遥、混元等流派

丹鼎门以铅汞和合、坎离交媾、了命尽性为炼丹要务,后又分衍为金丹、全真(包括龙门等支流)、太乙、东华、纯阳、灵宝、三丰等流派;(那阴阳呢?)

剑仙门以斋心守候、炼钢神铸剑、凌空运使、出入无形为超脱至境,后分衍为神剑、慧剑、玄剑、青霞、华山、中条、九华等流派;

符篆门以印诀移魂、咒符拘魄、掌握天地为济世法术,后又分衍为正一(天师龙虎山、茅山道、灵宝皂阁山等三山符录)、上清、神霄、清微、净明、天心、华阳等流派。但同时也修内丹、雷法等。

玄真门则以内视存想、盗化夺机、聚火开关、形神归一为成仙秘诀,后又衍为玄真、玄天、玄武、真武、紫霄、太玄、太和等流派。

这些流派又相互融合,到了明代永乐年间,就形成了“五门九派八十一脉”。这就是圈内人传说的“玄门九真”。“九”者,阳数之极也,言其多也。“玄门九真”是对“道门五秘”所衍生的各流派的统称。

道家太极门道家太极门认为:太极者,绝对之始终也,故凡一切事物,皆难越此规。空以无,无以静,静生动,动则化,化则极,极则变,变则复,复则静,静归无,(还其本来面目。)是虚无派,约有,太极,无极,灵极,有极,先天,自然,逍遥,混元等派别。现今有太极门的两支出世,一个是大陆的,一个是台湾太极门。但台湾太极门没接触过,风闻而已。太极门以修无为要旨,秉老子真传,无神仙鬼怪之说,以气化为总,以泛气观为宇宙观人生观,一无为为功法主导,因哲理性极强茅山道人奇门起局法,保密性太强,外人难窥起门。故被称为道家禁门大法,道家第一秘宗;据道家太极门历代传承,谓后世太极拳本系九宫太极手外架,系由无为二落入有为,并由内功二落入外功,再由气功落入武功的一种变法。

太极拳由道家太极门无为落入武功的变法,此事就在道家太极门传人;因太极门内诀专尚无为,很难为世人理解接受,更且内功高妙,列为道家五门禁秘之首,很难选择内脉通和、根性颖悟、并勤于修为的传人。因而去难就易、去秘就明,单以太极门九宫太极手发动时所发出的部分外架去传人效颦。现在流行的太极拳是太极门九宫太极的外架,再经人为编排取舍及艺术加工,当然这样安排也考虑到外架锻炼的方便和技击的需要而逐渐改制。是无为而生,有为而成,由无为法演变位有为法。

道家丹鼎门,分为天元,地元和人元,一般分为内外丹。内丹在最近比较出名。一般来说,文始最高,少阳最大。少阳派分为东南西北中三丰伍柳等。文始派,自老子传尹喜始。

“道门九真”之支派,传衍至今已历十二世

道家剑仙门在道门很是隐秘,有神剑,慧剑,丹剑青霞,中条玄女,峨眉,天山,华山,九华等流派,到了清时期,蜀山剑派最出名,近代,逐渐合流为南北剑门,其方法以斋心守候,炼神铸剑,凌空运御,出入无形为超脱至境。分物剑、气剑、心剑?最近有陆景川,胡孚深等数人号称得到或见过剑仙派典籍。一般以陈伟为天山剑派的门人。另:世传还珠楼主即蜀山派不成器的弟子。其小说〈蜀山剑侠传〉虽然对修炼和法宝的描写很不符合实际,但是对道门文化的整理,对道门弟子如何学道如何处世等,写的最为详细。

道家符箓门,以印诀书符拘魄,掌握天地,沟通神灵,济世渡人。清微,正一,东华,神霄,上清,灵宝,天心诸多流派。道门第一大法雷法,在符篆门中很是流行。有消息说此法最初有记载是张道陵祖师做巫门某派的女婿的时候学来的,神霄派则得到了很多的巫门朱雀宗的资料。道家玄真门则以内视存想,盗化夺机,玄法真功为主。《七步尘技》是此门的一个法本。世面流传的还有《坸嵝神书》。很多奇门法术也是此门中的。 一般道门称:出得玄真门,方为真道人。

道门五秘,虽然各有所传,但相互见影响很大,各个派别都有其他门派的内容,但其核心却都大部分保留。可以说道门五秘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真正的一个门派是是有其完整的教义,戒律的,其后便是这五门学术的综合体现。如正一派历代天师,为世所景仰的是其符法,但历代天师很多是精通内丹之学的。再如金丹派南宗四祖陈泥丸真人除了精通太乙圭符丹鼎秘要外还精通神霄雷法。再如北七真中的刘处玄真人除丹道之学精通祈雨之术。再看当今社会上一些伪道学自立门派,欺骗后学,其法门尚不真全,便自诩为一代大师,真厚颜无耻。此辈除了骗钱之外别无他求。诚然法侣财地缘是修道的五个基本条件,而财字在中间,可以说这个财字是修道无要的中心点,不舍财而不能得法,如密宗白教创始人之一密勒日吧大师向玛尔巴大师求法时因物质条件不允许,而后在修法过程中挨饿,这都因果使然。但当今这些社会上的大师却借此揽财,甚至玩弄女性。可叹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所言之末法时代付佛外道行邪见的神奇。

道门五秘

道家五秘,是指道家最有代表性的五种上乘修为功派的统称,分别为太极门、丹鼎门、剑仙门、符篆门、玄真门。

太极门以无为自然为修为宗旨。

丹鼎门修金丹大道,分为大丹门和小丹门。小丹门又因全真七子而分七派。

剑仙门分蛾眉、昆仑、华山、泰山四派,近代组合为南剑门和北剑门。

符篆门支派众多,以修符咒为主,后世还加修丹鼎等法门。

玄真门是纯正的道教法门,既修法术,也加修金丹大道。

五秘修行既是道家上乘修炼境界的代表,也是道家上乘修炼方法的代表。

所谓“道门五秘”,就是指教外别传的五派守洞尘技,俗称“五门”,它们是“无极门、丹鼎门、玄真门、剑仙门和符篆门”。

无极门以清静无为、抱元守真、神游无极为修真圭旨,后分衍为无极、太极、灵极、先天、自然、逍遥、混元等流派.

丹鼎门以铅汞和合、坎离交媾、了命尽性为炼丹要务,后又分衍为金丹、全真、太乙、东华、纯阳、灵宝、三丰等流派.

玄真门则以内视存想、盗化夺机、聚火开关、形神归一为成仙秘诀,后又衍为玄真、玄天、玄武、真武、紫霄、太玄、太和等流派。

剑仙门以斋心守候、炼钢神铸剑、凌空运使、出入无形为超脱至境,后分衍为神剑、慧剑、玄剑、青霞、华山、中条、九华等流派.

符篆门以印诀移魂、咒符拘魄、掌握天地为济世法术,后又分衍为正一、上清、神霄、清微、净明、天心、华阳等流派.

天下文化之精魂,沉沉一线隐九真。国术修真,是道教中的正统文化,核心文化,精粹文化,修真太始于上古,大兴于唐朝,大成于明朝,大成而若缺,这一缺,就是500多年。

“道门九真”之支派,传衍至今已历十二世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国术中,在道家传统文化中,修真文化称为“玄学”,玄门修真,历尽沧桑,至唐高宗(公元650年)时,终于开出了玄门九花,若以修行法门而著称,即是五门九派八十一脉。

所谓五门者,乃“道门五秘”,就是指教外别传的五派守洞尘技,历代被列为非上根上德大器不授的秘传奇术。它们是“无极门、丹鼎门、玄真门、剑仙门和符篆门”。

无极门以清静无为、抱元守真、神游无极为修真圭旨,后分衍为无极、太极、灵极、先天、自然、逍遥、混元等流派;

丹鼎门以铅汞和合、坎离交媾、了命尽性为炼丹要务,后又分衍为金丹、全真、太乙、东华、纯阳、灵宝、三丰等流派;

剑仙门以斋心守候、炼钢神铸剑、凌空运使、出入无形为超脱至境,后分衍为神剑、慧剑、玄剑、青霞、华山、中条、九华等流派;

符篆门以印诀移魂、咒符拘魄、掌握天地为济世法术,后又分衍为正一、上清、神霄、清微、净明、天心、华阳等流派;

玄真门则以内视存想、盗化夺机、聚火开关、形神归一为成仙秘诀,后又衍为玄真、玄天、玄武、真武、紫霄、太玄、太和等流派。

道门丹功秘窍

古云:道在目前人不识,这个目前指的是什么?俞琰在《周易参同契发挥》中讲:“金丹大药,只在目前岂不近耶?奈何视之不见,搏之不得,虽近犹远也。若得法度求之则不过片响工夫,便有满目黄华显露,夫何远之有?”《翠虚篇》也说:“莫谓金丹事等闲,切须勤苦力钻研,殷勤好与师资论,不在他途在眼前”。金丹大道不在他途在目前,这很明显。为什么肖紫虚又说:“迷者多而悟者少”呢?上阳子则认为:“玄微妙诀无多言,只在眼前人不顾”。这些“眼前”、“目前”的玄微妙诀,因为“人不顾”,所以迷者多而悟者少了。

《道法会元》指出:“要知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之一窍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在身而求,不可求之于他也。又不可私意揣度,是必口传心授,苟或不尔,皆为妄也”。玄牝窍在身而求,不可求之于他,也不可私意揣度,是必口传心授,就因为它是道门中丹功之秘窍也。

在阅读钻研丹经、道书的过程中,对功法的运用贵在自悟。傅金铨在四注里说:“丹经有微言,有显言,有疑似之言,有正语,有反语,有比喻,有暗示,东露一鳞,西露一爪,要读者自去寻求”。关键要善于选择,坚持实践,在苦修中深研丹理,辨别邪正,力排旁门,通过比较对照,自然由迷生悟,总结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修炼途径来。

一、意守祖窍是性命双修的入手功

千峰老人在《性命法诀明指》中答覆弟子提问时讲:“二目的中心内即是祖窍”。在行功之时“两眼归中守一,养于祖窍之内,勿勤勿怠,谓之安神祖窍”。“昔我师了然曰:不炼祖窍,则真息不住,而神化无基,药物不全,金丹亦不结”。所以在行功开始就要意守祖窍,但不要死守,要在有意无意之间似守非守。因此,窍为万法之都,总持之门,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无心求。有心守之则着相,无心守之又落空。然则要怎样才对呢?“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这是从炼性的角度讲的,同时也与修命紧密相联。所谓“安神祖窍”的目的,就是“翕聚先天”。所以此窍既是炼性之所,也是立命之根。

《皇极阖仙经》对这一个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欲通天心气穴,就必须“先要穷想山根”(山根即祖窍穴)。穷想是想到无可想之时,即一直把意念放在山根穴位而不离。久之,则呼吸之气方渐次而通夹脊、透泥凡,以达于丹田气穴。行之既久,一呼一吸入于气穴,乃自然而然之妙也。了真子曰:“欲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然若非此窍,则必不能添油,也不能接命。因为在“穷想山根”的过程中,当真气行至夹脊双关之时,就要以神入于夹脊之中。而“此窍之气,上通天谷,下达尾闾,周流百节之处。以天地无涯之元气,续我有限之形躯,自是容易”。如是“诚能凝神夹脊之窍,守而不离。久久纯熟则里面皎皎明明,如月在水相似。自然散其邪火,消其杂虑,降其动心,止其妄念。妄念止则真息自现。真息现而真念无念,真息无息。息无则命根永固,念无则性体常存。性存命固,息念俱消,即性命双修之第一步也”。这一步走好了,今后就会循正途而进了。

二、玄牝与玄牝之门

玄牝与玄牝之门,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黄元吉注释云:“何以为谷神?山穴曰谷,言其虚也;变动不拘曰神,言其灵也。不死,即惺惺不昧之调也。人能养得虚灵不昧之体以为丹头,则修炼自易。然而(它)无形无影,不可捉摸,必于有声有色者而始得其端倪。古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何以谓之玄?玄即天也。何以谓之牝?牝即地也。天地合而玄牝出,玄牝出而成。其间一上一下,一往一来,旋循于虚无窟子,即玄牝之门也”。“人欲炼丹以成长生久视之道,舍此玄牝之门,别无它径也。非天地之根而何?”所以修士欲寻此妙窍,惟有“借空洞之玄牝,养虚灵之谷神,不即不离,勿忘勿助,斯得之矣。故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玄牝的别名甚多:如天地、乾坤、胎田、命根……等。实指在两目间方圆一寸之祖窍穴旁开一寸(这里指的是同身寸。即以每个人中指中节横纹间的距离为一寸)。以目外眦与鼻端下缘为边线环绕一周的这一圆面,就是玄牝窍。

玄牝之门,实指两目间方圆一寸的祖窍穴。它统领玄牝,会聚精气,烹炼铅汞,是丹功修炼的入手处与归结点。这个以祖窍为中心的玄牝之门是丹家的隐机绝密。非盟誓不得妄传。所以《悟真篇》讲:“玄牝之门世罕知,修将口鼻妄施为”。亦如《无根树》所言:“一诀天机值万金,须供神仙仔细寻”。

“道门九真”之支派,传衍至今已历十二世

玄牝,表面由目、鼻、祖窍组成。目是人体神光所注之处,鼻是呼吸气出之门,祖窍内系精气。所以玄牝之门是人体精气神出入的门户。玄牝之门内有四个副鼻窦,分为八室。四窦八室是目、鼻、祖窍的内宅,是目之神光、鼻之呼吸、祖窍精气会合的洞府(图2)。《参同契》云:“乾坤德洞虚”。董德宁注释:“乾坤为阴阳之始,而其为德,乃空洞至虚,能包含万物,变化众卦”。所以《灵枢经》讲:“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现代医学认为:副鼻窦是鼻腔周围储藏空气的骨性空腔。共有四对,对称地分布于脑底。其中上颌窦、前筛窦、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均与鼻息相通。面部孔窍为十二经脉气血所注,由督脉纵贯,外通鼻息,内接泥丸茅山道人奇门起局法,是天人元气交汇的重要孔窍。同时在真炁运转中逆上三关,浮游规中,可激发修真之士的真息潜能,从而达到流通气血、开发智慧、延年益寿的目的。

由于玄牝是全身经络的枢纽,所以它能四通阴阳“道门九真”之支派,传衍至今已历十二世,八达表里。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讲:“修丹之士“道门九真”之支派,传衍至今已历十二世,身中一窍,名曰玄牝。在人身天地之正中,八脉九窍,十二经、十五络联辏。虚间一穴,空悬黍珠。医家谓之任督二脉。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修丹之士,不明此窍,则真息不住,神化无基也”。玄牝由于其能内通五脏,外连四肢,气血皆走面上空窍而循环周身。所以它为百脉所注之宗,道家把它作为绝密秘机,这就不是偶然的了。在修炼实践中,也证明只有在玄牝中才能阴阳交接、三家相见结婴儿。

三、祖窍结丹是静修的了手之功

朱元育在《参同契批注》中注释:“初正则终修,干立末可持”时讲:“丹道有始有终,有本有末。初者,炼己下手之功,终者入室了手之事”。“然须知最初下手,便是末后了手一步。所谓但得本茅山道人奇门起局法,莫愁末也”。伍冲虚在《丹道九篇》中,开始讲的就是“最初还虚”第一,最后讲到“末后还虚”结尾。故在丹修中还虚之功为贯彻始终的要领。

本文开始的“得本”,就是从祖窍入手把养性和修命结合起来,作为性命双修的第一步。而末后在祖窍结丹,归于混沌,则是炼神还虚了手之事。当《参同契》谈到:“三五并为一兮,都归集一所”时,朱元育注释:东木、西金、南火“俱来朝拱天心北极,三家会成一家,异骨成亲,忻乐太平”。“一者是先天一炁,指真种也。归一所者,是中央正位,指上黄庭(即泥丸外宫——祖窍穴)。”所谓“头有九宫,黄庭在中”。“黄庭”即系“中黄正位”,是指先天祖窍。“识得祖窍,元神方有所归。便知养性之功,其用全在真意。得此真意,和合身心,把柄在手”,即可炼丹也。

行功开始,首宜放松入静,以两目交光,归中守一,安神祖窍。然后再以神入于已初步积累的动炁之中。久之神气合一,凝聚丹田,形成胎息。这个胎息,也就是内丹之基。“神入脐为胎,气入脐为息”。神气俱在脐下,久之自成胎息。其特点是“外之呼吸微而若无,内之橐龠自吹自鼓”。因为,外之呼吸也入于气穴,所以“气就从有胎中而息”了。这就叫“内呼吸”,或者说是“丹田呼吸”,“脐呼吸”。实际上也就是“胎息”了。

胎息初步形成后,再经锻炼,久之当两目神光射入丹田,形成“丹田火热”之时,真炁团在不知不觉中自然上升于祖窍。这就是“内药”了。祖窍即山根,也叫中黄正位。王魁溥在《参同契批注》的注释中讲解“中黄”时说:“此处的'中黄’,是在两眼之间,也叫先天祖窍。易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就是指此处。此处是百脉所朝之宗,精气神的宅室,是结丹之所”。祖窍生内药,并不是外药渐进性的积累,而是要通过神入于胎中与原积累三百次的外药凝聚、融化、混合而产生的“突变”。神入胎中谓之采,所以内药是采而后生的。这在丹经中称为“顿法”。然后再与外药逐渐结合,融化而形成内丹。

内丹是个“活物”,它是先天神炁凝结而成的。沉甸甸的像“铅”,热呼呼的像“火”,活泼泼的、不断旋动像“宝珠”、“药丸”,它可以治病,可以疗疾。

内丹是自内而生的,不出于外。只能内动、内知、内见,非实物,故只能心知意闻而已。但因为它是“活物”,所以它能够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故称“灵苗”、“灵根”。“栽培全赖中宫土,灌溉须凭上谷泉”。灵根生于中宫,丹田土釜。灌溉则要上谷泉水。当两目神光下照,丹田火热之时,肾水因神火薰蒸而循经上升于玄膺穴,化为甘津而下降,频频吞咽以灌溉灵根也。

内丹形成后,即有“空洞虚无”之感,再与绛宫之空窍与脐内空处相通。这就形成了上中下三田成一大虚境的局面。真炁团在这一虚境中,上下沉浮,悠游自在,从而形成“三田返复”之象。用《会真记》的话来说,那就是“得道之人”了。此时,只要在“忘”字上功夫就行了。正如陈樱宁在《灵原大道歌》中解释的:“必须由勉强进于自然,由自然而造于浑然,由浑然而致于释然,那才是'行忘所行道乃毕’也”。在行动中忘其所行,即是进入混沌状态,此乃炼神还虚的了手之功也。

奇门相关内容